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記者 鄭可欣 戴璐繁
“謝謝河北省的叔叔阿姨對我們學校的資助,讓我們能在這樣舒服的環境中學習知識……”2月15日,重慶市豐都縣濱江小學五年級六班的學生齊聲表達了他們對河北對口支援的感謝。
平整寬廣的運動場、煥然一新的教學樓、便捷先進的多媒體……濱江小學的師生就是河北省對口支援的直接受益者。
豐都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大縣,地處三峽深處,自1992年國務院確定河北省對口支援豐都以來,河北省在產業項目扶持、社會民生幫扶和鄉村振興示范建設等方面對豐都予以支援,交出了一張張令人滿意的答卷。
“特別是幫助豐都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援建中小學校舍、體育場、希望學校、福利院、醫療點等一批民生項目,改善了豐都的辦學條件和就醫環境。”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口支援處處長王立剛介紹,河北省共幫助豐都引進項目66個、協議投資近83億元,讓豐都zhen正實現“設施增多、環境增靚、群眾增收、產業增強”的美好愿景。
2016年,河北的一家農業科技公司投資的“蛋雞良種繁育西南zhong心”項目落戶豐都。
“現在這個項目是西南地區zui大的孵化zhong心,占據西南地區約30%的市場。” 該項目行政經理石現強自豪地說,除了用高科技解決養殖的環保問題,項目還帶動了6000余名農民從事上下游產業,從“輸血”實現“造血”,引進和帶動附近蛋雞養殖相關產業發展,形成近20億元產值的全產業鏈條。
苦日子成為歷史,好生活越來越紅火,這背后的底氣正是來源于河北的暖心援手。豐都縣高家鎮建國村村民楊愛軍還記得,過去的建國村土地貧瘠、交通不便,經濟條件和人居環境都很落后。
為有效改善這一狀況,河北省重dian支持建國村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試點建設,補齊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短板,提升村容村貌,同時結合當地“彩農山鄉,厚慈建國”的文化特色,開發厚慈濕地公園……偏遠山村變身美麗鄉村,村民們的幸福指數在不斷提高。
“以前村里人掙錢大多靠種地、賣魚苗,現在環境美了,來的游客多了,我還開了超市當lao板,吃上了旅游飯!”說起現在的生活,楊愛軍笑得合不攏嘴。“家里干凈,村里漂亮,這樣的好日子以前真是不敢想,太感謝河北對我們村的對口支援!”
三十年來,河北省實施產業配套、民生保障、公共服務等對口支援項目達到了185個,惠及20余萬人。豐都縣副縣長李勇動情地說:“河北省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和成效助力豐都經濟社會發展和豐都人民安穩致富,昔日愿景已成現實,豐都人民會永遠銘刻在心、感恩于懷。”